中国国家版本馆落成一年

北京日报 2023-08-25 10:20:26 刘畅

来源标题:中国国家版本馆落成一年 让中华文明“金种子”传之后世

参观者在中国国家版本馆文瀚厅驻足。 本报记者 武亦彬摄

沿北京中轴线一路向北,燕山脚下,青山怀抱间,一组中式建筑群坐北朝南、依山而上,典雅瑰玮。这里是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,落成一年有余,1600余万册(件)版本资源入藏这座国家级文化殿堂,依托现代科技力量,浩瀚中华文明基因得以保护、赓续。

“我们所称的‘版本’二字是广义的概念,作为历史文化载体的版本资源,除了大众所熟知的图书版本之外,古今中外所有载有中华文明印记的资源都可称为‘版本’。”24日,记者跟随工作人员依次走进国家版本馆的楼、堂、阁内,一睹其盛。

国家版本馆系列展览的序厅——文兴楼内,“版本工艺”“中国邮票”“中国货币”3个专题展览率先亮相,分别展示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的版本工艺、中国邮票和中国历代货币的发展变迁,从不同角度展现丰富厚重的中华文明遗产。展厅里,每一件展品的来头都不小。其中一册西夏时期的《吉祥遍至口和本续》,是现存最早的木活字印本,被列入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64件文物。“它是西夏文字、吐蕃文化和中原印刷术三种文化完美结合的载体。”讲解员说。

步入主建筑文华堂,中央挑空两层高13米、面积1350平方米的国家书房让人眼前一亮——仰观穹顶,取自宋代石刻天文图的满天星宿点缀其中,寓意中华文明如星空般浩瀚璀璨;环视四周,15组书柜、3万余册古今经典汇成文山字海,彰显厚重文化底蕴。

围绕国家书房,基本陈列“见证伟业——中华民族复兴版本展”和“斯文在兹——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”中,以陶器、甲骨、青铜、简牍、丝帛、纸张等为载体的中华文明印记贯穿展线,其中不乏最早记录“中国”一词的何尊,宋人书、宋人刻、宋人拓的孤本《西楼苏帖》,唯一一尊未经人工修复的兵马俑等重磅文物。泱泱中华文化,在亘古岁月中薪火相传。专题展览“版本琳琅——中国当代出版精品与特色版本展”里,不同版本的《新华字典》、新中国成立后人教版前4套全国通用中小学教材、深受海外读者欢迎的多语种《红楼梦》绘画本等,铭刻岁月印记、富有时代特色,展现了新中国文化建设的繁荣景象。

登上建筑群的制高点——国家版本馆的核心建筑文瀚阁,主题展览“真理之光—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经典版本展”汇集2000余件经典著作、手稿手迹、档案资料,仅《共产党宣言》就有300多个不同版本。阁内文瀚厅,集中陈列展示珍贵古籍出版物,包括《永乐大典》《四库全书》《中华再造善本》等原大仿真影印本、古籍影印本和原雕版刷印本。

“我们以中国历史发展、中华文明演进为主线,设计了1个主题展览、2个基本陈列、4个专题展览的展陈格局,展品达上万件,而这些,只是所有馆藏的‘冰山一角’。”国家版本馆展陈人员说,目前,总馆已入藏版本1600余万册(件),加上三个分馆,入藏版本已超过2500万册(件)。这是全国近900家收藏单位、580余家图书出版社、1万余家报刊社及无数民间藏家共襄盛举的成果。

本月初,国家版本馆举行了首批版本捐赠入藏仪式,12万余册(件)实物版本和42TB数字版本正式入藏,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传承价值,其中历史典籍善本占比接近80%,《使琉球录》《棠湖诗稿》《西楼苏帖》等100余种古籍善本入选《国家珍贵古籍名录》。

收百世之阙文,采千载之遗韵,重要的是让这些中华文明“金种子”得到更好的保护,传之后世。国家版本馆兰台洞库内,昔日文渊阁、文溯阁、文津阁、文澜阁四阁的《四库全书》古籍真本和仿真影印版本首次同台合璧。天然山体开凿改造的洞库内,运用现代科技手段,更多沉睡千年的珍贵古籍得以保藏,重焕生机。